医院污水处理工艺简述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选择是医院污水处理设计的关键,流程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工程投资、运行费用以及管理安全等问题。确定工艺流程要依据医院的性质、处理要求、排污去向以及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
一般来说,医院污水处理有三种处理方式。
一、一级处理流程
医院污水处理的一级处理通常包括化粪池、沉淀池、双层沉淀池或是调节池等处理没施。在一些简易医院污水处理中,有的不设置沉淀池和调节池,而是利用化粪池作为一级处理设施。化粪池出水经过格栅、定量池(或集水井)直接进入氯化接触池。
二、二级处理流程
当医院污水一级处理出水不能满足排放标准水质要求时,通常采用二级处理流程,即通过生物处理去除医院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BOD5、COD、酚、LAS等。二级处理出水水质改善,还可以减少消毒剂用量,提高消毒效果。
三、如有特殊要求时,甚至需要采用三级处理工艺,如在水源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地面水三级水域或污水回用时主要方法是生物脱氮除磷法和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医院污水处理的技术
1、循环式活性污泥法:根据水质和排放标准控制工作周期、有机负荷等运行参数,使污水处理结果在满足水质要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行成本,与传统污泥法相比,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取消了常规的一沉池和二沉池,不但占地少、造价低、管理简便而且处理效率也比较高。
2、氧化沟工艺技术:氧化沟技术属于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把连续式反应池作为生化反应器,混合液在其中连续循环流动。氧化沟使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器中的混合液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混合液在氧化沟闭合渠道内循环流动。
主要消毒技术
1. 液氯
氯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黄绿色有毒气体,易压缩成琥珀色透明液体即为液氯。液氯加入水中即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能够深入细菌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液氯的消毒效果与水温、pH 值、接触时间、混合程度、污水浊度、所含干扰物质及有效氯浓度有关。氯气本身属于危险化学品,是使用过程中必要的安全措施以及人员安全培训,考虑到医院属于公共场所,应该减少安全隐患的产生。
2. 次氯酸钠溶液
次氯酸钠消毒效果与液氯相同,运行费用高,原材料便于采购。次氯酸钠发生器操作管理较复杂,其重要部件电极易损坏,电耗、盐耗相对较大。通常由生产厂家桶装供给,其优点是价格比较便宜,投配设备简单,缺点是占地空间较大,运输成本较高,贮存不便。
3.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ClO2)是黄色气体,带有辛辣味,易溶于水,在 水中溶解度 2900mg/L。医院用二氧化氯消毒主要是现场配置,以氯酸盐或亚氯酸盐和盐酸为原料;通过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气二氧化氯。二氧化氯中氯以正四价态存在,其活性可为氯的 2.5 倍,因而有较高的杀菌效果。缺点是原料属于危险化学品,采购、运输、使用受严格控制。
4. 活性氧消毒
单过硫酸氢钾单剂吸潮或溶于水中,会迅速分解释放出活性氧和硫酸钾,所以复合盐单剂不能直接用于消毒,只能以其为主要活性成分建立一个平衡稳定的系统,提高稳定性,延长有效期。经由系统平衡处理过的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粉为粉末状物体,需要溶解成 1% ~ 2% 的溶液,按不同的使用比例定量添加 到待消毒水体中。溶于水后经链式反应连续释放活性氧进而形 成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自由基等多种活性成分,不产生有害物质,高效消毒,其氧化能力较强,氧化势能高,超过氯化物、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能够把水中的氯离子氧化为氯气,把醇类、醛类等有机物氧化为有机酸。
单过硫酸氢钾标准电极电势为 1.82V,高于氯(1.36V)和二氧化氯(1.27V),低于臭氧 (2.07V),既克服了氯气氧化能力相对较弱、用量大而且产生副产物的缺点,也避免了臭氧持续性差的弊端。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投加量为 5 ~ 10mg/L,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受温度、pH 值影响较小,受 CODCr、BOD5 等影响较大。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